【🙋♂️ 學員提問】身為醫學研究論文寫作的初學者,在尚未有產出及獲得研究上的成就感前,如何調適心態,讓自己「至少」內心能先接受那些論文寫作最功利的理由,克服研究路上起步的最大靜摩擦力?
⠀
答:(蔡依橙)
⠀
讀過這麼多文章,不管是個案報告、原創研究或者文獻回顧,你一定有喜歡過某篇論文,覺得這篇臨床上真有幫助。就去幻想,如果那篇論文上面的名字,是自己,該有多好。
⠀
我認為每個醫師,都有終極夢想:內科醫師發現一個新的疾病;外科醫師發明一個術式,全世界都照你的技術做;放射科醫師則是發明一個 sign,或者開創一個新的影像診斷領域,我的學術路程就是如此(相關例子請見原始貼文連結)。
⠀
但在有能力完成自己夢想之前,要讓自己 #具備抓住夢想機會的能力。
⠀
⠀
【廣告插播|即將額滿】6/20(日)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
🔸 用對方式,統計不難,初學者也能順利學會的研究課程。⠀
🚨 名額僅剩個位數|https://mepa2014.innovarad.tw/event/
⠀
✓ 新手入門須知,論文內容每段如何寫。
✓ 不再害怕統計,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。
✓ 統計圖表與文稿,不只做出來更做好。
✓ 怎麼投才正確?擬定期刊選擇策略。
✓ 研究計畫申請:管道、重點、訣竅
✓ 還是寫不出來?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
⠀
⠀
#如果沒有能力寫作,沒有能力用科學語言陳述,就算遇到了難得的機會,也沒辦法說給世界聽。
⠀
這就是我在 SARS 期間學到的,2003 年,我是住院醫師,我知道這是千載難逢的發表機會,但 #我不知道 怎麼收案、怎麼整理、要寫什麼,所以疫情三個月後,看著香港的醫師一篇一篇發表出來,我卻仍在原地踏步。
⠀
我了解到,就算今天我發明了一個 sign、我做了一個新領域、我的技術有世界等級,我當時的有限能力,一定會錯過這樣的機會。所以,我不想讓自己再一次眼睜睜看著機會溜走。
⠀
這就是我學論文寫作,最功利的理由。而我認為,只要真的有實力,教職跟頭銜都是後續會跟著來的。
⠀
至於統合分析,則是一個很好的起步,反正自己有興趣的主題,本就會做點實證分析,如果能夠順利發表,也是讓業界知道,「某某某對這個主題掌握度很高」這樣的印象。加上發表些個案、技術、原創研究、回顧,整個學術形象將會更為完整。
⠀
⠀
【研究課程 │ 近期開放報名】
⠀
🟠 用對方式統計就不難,初學者也能順利學會的研究課程。⠀
6/20(日)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
⚠ 即將額滿|https://mepa2014.innovarad.tw/event/
⠀
🟣 精進專業走向發表之路,讓成果被世界看見。
7/11(日)個案報告、技術發表 與 文獻回顧 工作坊
立刻報名|https://casereport.innovarad.tw/event/
⠀
【個人品牌 │ 專業需要品牌助力】
⠀
🔵 專業結合品牌,打造職業生涯全新可能。
8/1(日)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
全新梯次|https://pati2015.innovarad.tw/p/event.html